2018年,世界智能汽车大会上,“黑客们”在短短3分钟、简单四个步骤便轻松攻入五辆汽车后台,夺得了车辆控制权。
2023年,美国某车企9名前雇员爆料,在2019年至2022年间,员工们通过内部信息系统,私下分享客户汽车摄像头记录的视频和照片,甚至还有一些极度隐私内容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联网的加速,授权开放的汽车在“黑客”和别有用心的车企眼中犹如“裸奔”,窃取用户数据和隐私,对汽车仪表、门锁,甚至转向、刹车等功能进行控制变得轻而易举。原本智能化、电气化的普及是为了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感、便捷性,却也同时成为攻击用户隐私安全的窗口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绝大多数车企、用户还没有意识或者说重视到这一安全隐患。所幸的是,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,比亚迪想用户之未想,提前做好了准备,以领先举措护航信息安全。
给摄像头带上“紧箍咒”
就比如说车内摄像头。目前绝大多数标榜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,车内摄像头已成为标配,且越来越多。
集成在主驾A柱一侧的DMS驾驶员监测辅助系统,需要通过摄像头监测驾驶员状态,有无分神,实时提醒,确保行车安全;还有车内后视镜上方的摄像头,既要拍照,也有监控后排有无遗留物,有无生命体征的任务。
它们的存在的确提升了用户的智能化体验,但摄像头背后往往有一双甚至多双眼睛,是用户隐私、信息安全最大的隐患之一。
多数车企的统一做法是在软件上提供关闭服务,系统也会有提示,但大多数用户往往会忽视这一细节,要么觉得无关紧要,要么不知道如何操作。比亚迪的做法很简单,设计一个小小的摄像头盖板,一劳永逸。
(腾势N8摄像头盖板)
目前比亚迪国内在售车型均有物理滑盖,通过软件、硬件双重防护,为摄像头带上“紧箍咒”,打消用户对隐私泄露的忧虑,进一步优化信息安全系统。效果也是立竿见影,用户没有任何学习成本,简单好操作,既不会影响日常驾乘的智能化体验,也不影响对隐私的保护。
(比亚迪汉摄像头盖板)
(比亚迪海豹摄像头盖板)
构建全方位信息防护体系
摄像头盖板只是比亚迪用户信息防护体系下的冰山一角,比亚迪提供了包含车端到云端多个维度,可以全方面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的防护体系,更难能可贵的是,它还让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做到可知、可感和可控。
首先,在开发层面,比亚迪的手机APP和车机系统,都会向用户提供隐私声明,明确告知用户个人数据的处理和权限访问举措,并且为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权益查询的便捷渠道,让用户真正可知其享有的数据权益。
其次,通过一定的物理方式,为用户提供明确可感知的隐私安全防护,比如之前提到的车内摄像头盖板,可以从根源上杜绝信息的泄露。
最后,无论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,比亚迪均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方案,用户可自主选择对应的权限管理策略。
为了防止黑客入侵,提升汽车网络的信息安全,比亚迪还通过持续高强度安全攻防测试,来加强自身能力及产品的安全防护,并且曾多次获得国家比赛奖项,比如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获得金奖。
更为重要的是和一些新能源车企不同,比亚迪将自身信息网络置于阳光下,愿意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,也在积极主动开展各项数据安全与合规的认证工作。目前,比亚迪已获得R155(CSMS)、R156(SUMS)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,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。
将用户安全进行到底
不止于信息安全,一直以来,比亚迪都坚信安全是一辆汽车最大的豪华。
为了打消用户对电池安全的顾虑,比亚迪数年磨一剑,打造了刀片电池,利用结构创新通过了安全测试中最严苛的性能检测——针刺试验,将用电安全风险降至最低。在车身结构上,比亚迪又带来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,优化电池安装位置和整车重心分布,有效提升车辆的安全性、稳定性和操控性。
最近仰望U8发布的应急浮水功能,在洪涝灾害或是越野过程中遭遇极端恶劣天气,为乘客脱险提供宝贵时间;还有易四方技术,四轮电机驱动,在突然爆胎驾控失去平衡的时候,稳住车身、避免侧翻,守护车内乘客的生命安全。
可以说,不管是在用户直观感知的用电安全、车身结构,日常驾控、极限越野等工况下的行驶安全,还是隐藏在暗处不易察觉的用户信息安全,比亚迪已经为每一位车主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城墙,全方位守护消费者,让车内每一位乘客用的安心、坐的舒心,这才是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时代,赢得消费者认可的核心秘诀。